摘要:黄河安危,事关大局。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来郓城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实际,特别是黄河山东段经历了36年来最大秋汛、33年来最大洪水,以及在新形势下水旱灾害防御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为今后推动黄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郓城黄河基本情况;防汛工作开展;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1郓城黄河基本情况
郓城黄河所辖张集、李集、黄集3个镇,堤防长度28.075千米,河道长度34千米,共有苏阁险工、杨集险工、伟庄险工、杨集上延控导4处工程;苏阁、杨集引黄涵闸2座;堤内共有徐码头、罗楼、四杰黄河滩区3处,目前滩区内没有固定居住人员。
2防汛工作开展情况
2.1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汛前,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落实防汛指挥部成员,公布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明确了各防汛成员单位防汛责任和分工,实现了防汛责任落实全覆盖;河务部门重点落实黄河内部班坝责任制,划分责任段,标清巡查内容,规范巡查记录,并在内部办公网络公布责任范围、职责、联系方式等,使各项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做到横到边,纵到底。
2.2开展汛前工程普查。汛前,按照“查全、查细、查实”的原则,采取徒步拉网方式,对所辖堤防、险工、控导、涵闸等各类工程进行全面细致的普查,彻底摸清辖区防洪工程现状,认真梳理检查发现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防汛工作中暴露的隐患、短板”等薄弱环节,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消险措施,彻底消除工程隐患,切实提高工程抗洪强度,保障工程安全度汛。同时,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力争不留死角,确保汛前恢复防洪功能。4月,对所辖工程河段河势进行查勘,撰写河势查勘报告,分析当前河势对工程运行的影响,预估今后河势变化,提出应对措施,通过河势查勘,对汛期防洪、河道整治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今年防汛争取主动权。
2.3科学修订防洪预案。按照《防洪预案修订大纲》的要求及省局修订统一格式要求,对防洪预案内容进行精简规范,重点对适用范围、成员单位职责、应急响应、应急保障等核心章节进行补充和完善,将预案做深、做细、做实;对不同级别流量、防御重点、易出险部位及险情预估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和完善,切实做到科学防控,应对有方;对预案中存在的“老数字”、“老名词”及时核实和更正,使预案适应当前的问题和形势;新修订的预案组织机构更健全、职责分工更明确、应对措施更具体、处置流程更科学,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为黄河郓城段安全度汛提供有力的保障。
2.4落实防汛抢险队伍。对防汛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提升了防汛人员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另外成立了由18人组成的菏泽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郓城分队,定期进行严格训练,汛期在杨集管理段驻地集中待命,随时准备执行紧急抢险任务,全县落实了群众防汛队伍11640人,其中一线队伍人5820,二线队伍5820人。
2.5加强防汛物资储备。按照储备定额和防汛需要的常年储备,主要用于常见洪水抗洪抢险的机械设备、料物、器材、工具等。当前,国家常备防汛物资60余种,汛前,重点对防汛物资种类、数量、质量等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摸排检查,做到账、卡、物“三相符”;目前已落实石料2.87万立方米、铅丝30.1吨、麻料4.43吨、土工布5030平方米、发电机组2台等。同时,积极探索新时期防汛料物储备模式,与社会团体和有关群众在防汛抢险设备、抢险料物方面落实了代储模式并签订代储协议。
2.6强化智慧防汛建设。防汛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水利的根基,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推进智慧化水利建设,积极引进、研发防汛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并加以应用。重点抓好“三个全覆盖”在立体巡查、河势查勘、涉河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科学、规范、精准应用。充分利用高清摄像头监控、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实现了日常防汛管理智能化。同时,重点坝岸亮化设施稳定运行,部分灯具安装远程灯光控制系统,对亮化设施进行遥控和集中管理,为汛期夜间工程巡查、查险抢险提供便捷照明保障。
3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黄河治理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不断完善,防汛能力明显增强。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黄河特殊的水情沙情河情没有改变,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洪水风险依然是最大威胁,发生超标准洪水可能性仍然存在,防洪保安形势严峻复杂。
3.1、群众防大汛意识淡薄。由于黄河多年没来大洪水,加上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发挥拦洪作用,各级各部门尤其是群众,防汛意识淡薄,存在传统认知,认为黄河防洪从此高枕无忧,对洪水突发性、灾害性认识不够,对黄河水旱灾害防御意识不强,认为不会有大的险情发生,常规防范就行,真正发生险情时,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应对措施,应对和防范局地暴雨灾害任务十分繁重。
3.2、群防队伍难以组织。目前,黄河防汛群防队伍组建形式是计划条件下产生的,新形势下的黄河防汛群防队伍组建形式尚未形成,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流动频繁,沿黄村庄外出打工较多,尤其是青壮年长期在外,众要报酬,人员分散,集中受限,不易防汛培训和管理,使得群防队伍防汛抢险水平低,操作能力差,沿黄当地村庄相当一部分人员根本不在本地或者年龄偏大,很难保证突发洪水时能召之即来,一旦大洪水来临,青壮年人员难以组织起来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2021年黄河遭遇罕见秋汛洪水表现较为突出。
3.3、群众备料难以落实。防汛料物是黄河防汛抢险的物质基础,是在防汛抢险“防重于抢”原则下储备的抢险物资,从管理方式上,郓城黄河坚持以定额储备为基础,以保障急需为目标,以就近使用为抓手,以专业管理为手段的原则,共有1处仓库储备防汛物资。目前,黄河防汛物资储备采用社会团体、群众备料和国家常备相结合的方式,随着新时期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式,防汛物资储备的弊端随着暴露,就目前来看,国家料物储备比较可靠,而社会团体和群众备料有限,种类不多,储存方式灵活,实际落实起来困难,甚至有数量无实物,储备标准低于使用要求现象存在。
4对策建议
4.1加大防汛宣传力度。严格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责任,落实任务,针对沿黄群众和部分领导存在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防汛成员单位及应急管理部门,应积极通过多媒体进行黄河危害、防汛形势、防汛任务进行全方位宣传,切实加强认识,使各级政府和广大沿黄群众把黄河防汛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全力确保黄河长治久安。
4.2探索新形势下群众防汛队伍建设。针对当前群众防汛队伍组织难的问题,积极探索“黄河专业抢险队+综合应急救援队+社会应急力量”共训共练机制,人员涵盖企业、社会志愿者、民间救援队等单位,抽出青壮年职工,组成黄河防汛抢险队伍,汛前集中时间加强防汛培训,强化群众人员基本常识的学习及查险报险要领,切实提升防汛群众队伍的技能水平;只有练在日常,才能赢在战时,熟练掌握抢险的基本程序、抢护方法、注意要点等事项,做到懂险情、知汛情,进一步积累防汛抢险宝贵经验,提升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在实战中练就“硬核本领”,锻炼一支在危急时刻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新时代群众防汛抢险队伍。
4.3强化备料落实督查。根据备料要求,群众和社会团体要备足备齐料物,汛后根据使用年限给予适当补充,加强对防汛物料的督查落实,确保防汛物料落到实处,切实做到备足、备全,以备抢险之需。同时,按照“取之有数,用后付款”原则,建立国家和地方储备相互补充、政府和商业储备相互结合、实物和产能储备相互衔接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体系,使防汛物资储备更加合理,做到关键时刻随要随到随用,全力确保顶打管用,不误抢险之需,确保黄河安全度汛。目前,正在积极推广“1+N”防汛物资代储模式,探索防汛物资仓库信息化管理。
5结论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做好黄河各项防汛工作意义重大,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抓好各项防汛工作的落实,全力确保黄河郓城段防洪安全,把黄河打造成造福郓城人民群众的安澜河、幸福河,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苑司锐)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