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加强堤防道路安全管理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7-17 来源:本站原创

一、项目研发技术背景:

由于黄河下游的游荡型河道的特点,其配套的堤防也不会是像高速公路那样笔直,有不少急转弯甚至连续直角转弯,驾驶员通过急转弯时候比较谨慎,一般会提前减速。但是有时候道路的弯道非常不明显,而且道路又非常平直,驾驶员非常容易收不住油门。一个急加速迅速通过,而在一旁进行外业工作的职工却吓出了一身冷汗。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意外,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我局才把不少堤防工程当做人文景观区开发,顺带把堤防公路修建的平直,两侧栽种了不少树木,甚至有些路段在坊间有着“黄河小高速”的称谓。虽然过往车辆可以在公路上快速通过,不少弯道不是急弯,但是却因为有树木的原因,导致过往车辆无法预判弯道尽头是否有工作人员在进行堤防养护。等驾驶员和养护人员发现危险时,往往已经躲避不及时了。

二、主要技术原理:

本装置就是利用红外探头的原理,快速识别车辆,从而发出预警,养护人员把接收器戴在身边,一旦有车辆快速通过就及时躲避。本装置有两部分组成,每部分有两个红外探头,且两部分完全相同,仅有“上”“下”两字之分。上代表的是上游,下代表的下游,这是由设备的技术原理决定的。

白色的为发射器发射红外信号,黑色的为接收器,接受回弹的信号,之后再传给后方的处理器,处理器会分析两个信号源接接收时间的信号差,来判断过往车辆类型,进而向职工手中的接收器发射信号,而接收器则会发出警示声,提醒职工注意躲闪。

由于两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一致,这里仅介绍“上”的工作原理:上代表着两个红外探头放置在上游,从上游方向的来车必然先碰到1号探头,之后再碰到2号探头,而且两个探头的高度要在1.3米左右(私家车的高度),距离必须保持在两米外。只有两个探头在0.015秒内被先后触发时,才会发出警告信号。此时的车速为60公里每小时,而且是入弯速度,等到了职工所在的作业区时,速度会更快。

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农用三轮车和电动车等小型车辆的误判,除了红外探头外,还有一个识别芯片放置在后端,其工作原理就是判来车方向,“上”的那一组只会对从上游到下游的车辆进行识别,“下”的那一组只会对下游到上游的车辆进行识别,因为工作人员在两组设备中间,对于已经通过的车辆不会给工作人员造成威胁。

三、主要部件及性能指标:

两套设备分别放置在上下游,分别探测相向而来的车辆,利用红外信号的时间差判断过往车辆的方向。利用堤防优越的太阳照射条件,红外探头采用太阳能发电,而识别器功率大,利用充电电池供电。由于工作人员经常移动工作地点,因此本设备采用捆绑式,直接把设备绑在树上,探头对准道路即可。利用机动车的共性:车高和车长来过滤掉其他小型车辆的信息,提高判断效率。

本装置专用性强,针对山东黄河下游堤防道路急弯的特点,有效提示过往车辆盲区内的养护人员及时闪躲。该装置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移动的随意性,因此能够跟随工作人员随时移动,仅用一根铁丝或扎带即可完场布设;根据机动车的特点,能够及时有效的发出警报,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随时安装,随时拆卸,设备跟着人走,能满足各种路况的使用,且使用效果良好。

装置研究成功后,经过长时间的试验,本设备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发出的预警有效的提醒工作人员,而且误报率低。如能进一步全面推广应用,将能够切实提高养护效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汤文静)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