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27日讯 春潮涌动,汛情渐近。为切实做好2025年防汛准备工作,提高水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近日,天桥黄河河务局委托山东水文水资源局泺口水文站专业技术人员,对辖区内老徐庄、王窑、大王庙三处人工水尺开展汛前校测工作。此次行动以“精准测报、实战练兵”为目标,同步对管理段及防办的青年职工进行现场实训,在水文数据“校准”中磨砺防汛尖兵,为安全度汛筑牢“数据防线”。
毫米之间见真章:水尺校测筑牢防汛“眼睛”
作为河道水位监测的“标尺”,人工水尺的精度直接关系到洪水预报和调度决策。在王窑险工河段,泺口水文站技术专家丁工带领青年职工逐毫米比对水尺零点高程与水准点基准数据。
图:青年职工现场学习人工水尺的观测方法(王雪琰 摄)
“水尺校测要眼里容得下毫米,每一处误差都可能影响洪水演进分析。”90后青年职工李准成在实测后感慨:“通过手把手教学,我们不仅掌握了水尺零点高程数据校核要领,更理解了每毫米精度背后守护群众安全的分量。”管理段与防办人员同步参与数据复核、问题研判等环节,建立"一尺一档"动态数据库,确保监测数据准确率。
实训课堂淬本领:青年骨干在一线“强筋健骨”
此次校测现场变身“移动课堂”,围绕“理论讲解+实操教学+案例研讨”展开了立体化培训。水文站技术人员结合历年洪水资料,详解了水尺观测注意事项、数据异常判别及突发情况处置流程;青年职工分组实操水准仪,在“手把手”指导中纠正操作偏差。
“原来水尺读数要兼顾水流平稳度和视线角度,这些细节书本上没写,全靠现场积累!”刚入职的管理段职工小张在反复校准中感悟颇深。在工作间歇休息时,技术专家丁工还和青年职工来了一场“防汛 scenarios 推演”环节,针对“水尺被杂物遮挡如何应急观测”等问题展开了头脑风暴,青年职工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勇敢讲述自己的处置对策,进一步推动了理论知识向应急能力转化。
以测促训育新机:打造“测防融合”生力军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天桥黄河河务局紧扣青年职工成长规律,聚焦黄河主责主业,为青年职工量身定制“一线淬炼”计划。
本次水尺校测及培训,正是通过“技术单位带训+一线岗位练兵”的模式,推动青年职工在水文测报、工程巡查、应急抢险等核心业务中“多岗淬炼”。此次参训的青年职工覆盖管理段、防办一线岗位,实现“校测一处、培训一批、辐射一片”的乘数效应。“水尺刻度丈量的不仅是水位,更是我们守护大河安澜的责任刻度。”该局分管负责人傅海涛表示,后续将持续开展“测防联动”实战演练,让青年力量在防汛一线加速成长。
图:水文站技术人员向青年职工详细讲解测量数据的记录要点、误差分析等理论知识(王雪琰 摄)
眼下,黄河即将进入汛期,天桥黄河河务局正以“精准测报”为笔、“人才培育”为墨,在百里黄河防线上绘制“水清、岸稳、堤固”的安全画卷。此次校测与培训的双重“校准”,不仅让水尺数据“严丝合缝”,更让青年防汛队伍在“零距离”接触一线中找准成长坐标,为迎战大洪水储备“硬核”力量。(张盼盼)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