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奔涌万象新

——惠民大崔管理段2025年春季生产小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4-27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4月27日讯   东风解冻,草木萌发。

当春日的暖阳唤醒齐鲁大地,惠民黄河河务局大崔管理段已全面开启奋进模式。汛前普查、工程管理、春季灌溉……各项重点工作如春江潮水般奔涌向前,治黄人以“满弓劲发”的姿态,在黄河岸边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治黄图景。

乘势而上 擘画奋进蓝图

“小张拿无人机巡查一下咱这儿的冰凌情况,齐贞贞负责淤背区苗木补植……”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段长魏长波在动员会上铺开“作战图”,这场被称为“春耕会”的部署,既延续着该段历年的传统,又彰显出创新突破的锐气。

图:开工工作落实会

针对辖区9.6千米堤防战线,该段创新实施“网格化+责任制”管理模式,将工程划分为4个责任网格,以堤防功能和工程风险等级为依据,每个网格覆盖2至3千米,明确巡查范围、管护重点及责任清单;实行“老带新”结对巡查机制,老职工传授经验,青年职工操作设备、跟进记录,形成能力互补。

“现在每处工程问题都有自己的‘电子档案’,附上相关照片,整改前后对比一目了然。”年轻职工李元昊说道。

谋定而动,方能行稳致远。网格化是“形”,责任制是“意”,数字赋能是“脉”。大崔管理段通过“三化融合”,将治黄“大工程”分解为“微任务”,让每寸堤防有人管、每处隐患盯得住、每项整改看得见,真正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现代治黄新格局,用智慧网格织就责任之网,为全年工作铺就坚实路基。

绿染长堤 共筑生态屏障

春风拂面好时节,植树播绿正当时。大崔管理段抢抓墒情适宜的黄金期,联合沿黄魏集镇政府,在堤防淤背区掀起造林热潮,为黄河生态廊道再添新绿。

“树坑要挖深80厘米,表土回填,根系舒展,分层踩实!”植树现场,该段技术骨干开设“田间课堂”,边示范边讲解。

“土球包扎绳必须解开,否则就像给树苗‘勒脖子’。”职工老张蹲在树坑旁,手把手教青年职工判断根系状态。

一上午,50名干部职工分工协作,有人挥锹培土、有人拉线校准行距,新栽的树苗横纵成线,如同给大地织就一张绿色网格,栽下白蜡、国槐等苗木百余株。

图:与魏集镇政府联合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栽植仅是起点,管护方见真章。在堤防淤背区,新栽的杨树苗迎风挺立,职工们两人一组,正为新植的树株浇灌返青水。“种树要抓‘三水关键’,栽后24小时内浇透定根水,7天补浇保苗水,15天再浇巩固水。”老张手持铁锨,边示范边讲解开沟技巧,“沟深20厘米、宽30厘米,既能蓄水保墒,又防积水烂根。”

图:於背区树株浇灌

从“植一片绿”到“守一片林”,大崔管理段用铁锹丈量责任、以汗水浇灌希望,将治黄一线打造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生态长廊,让黄河岸边的绿色答卷既见树木更见匠心。

未雨绸缪 筑牢防汛根基

晨光微露,职工们早已踏上辖区内的堤防,拉开汛前工程普查序幕。

魏长波手持记录本,带队从五甲杨险工起步:“咱们先对护岸块石松动区域进行重点排查,至于更复杂的地形,利用无人机进行巡查,并结合历史影像资料进行比对分析。”

汛前普查作为当前重点任务,该段职工基于历史数据与经验构建重点巡查台账,采取人工实地逐项排查与智能科技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对工程开展立体式检测;运用无人机航拍实现全景覆盖及影像资料留存,针对排查发现的设施边界标识模糊、堤身土方流失、护坡块石松动等工程隐患,建立问题清单并附当前现状影像资料,确保隐患问题应记尽记,数据采集精准无误。这种“传统经验+数字孪生”的工作方法,既保持了徒步丈量的严谨作风,又注入了智慧防汛的创新基因。

图:汛前工程普查

从智慧网格跃动的数据流,到生态林带舒展的新枝桠;从无人机巡航捕捉的隐患图谱,到卷尺丈量的毫米级精度,治黄人用传统标尺校准安全底线,以科技慧眼洞察隐患端倪。当无人机掠过新绿的堤防、巡堤人的脚步惊起白鹭,这幅“传统匠心+智慧创新”交织的壮美长卷,正沿着母亲河的脉络,向着更辽阔的春天铺展。(李元昊)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