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畔银晖闪耀

——菏泽黄河河务局离退休党建工作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7-17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7月17日讯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在这片被母亲河深情哺育的鲁西南大地上,菏泽黄河河务局的离退休老党员们以白发证初心、用坚守谱新篇,奏响了一曲新时代离退休党建工作的动人乐章。

党建引领:构筑银发先锋的战斗堡垒

“正月十五刚过,咱们就开今年第一次支委会,把全年的学习计划定下来。”每年刚过完年,离退休职工第一党支部书记高林浩在“银龄之家”里,和支委们围坐在一起讨论工作。

这个不足40平方米的房间里,党报党刊整齐码放在书架上,智能电视连着“云端党建”平台,墙角的打印机正吐出最新的学习资料——这里是40名老党员的精神阵地。

菏泽黄河河务局坚持以“黄河银晖”党建品牌为引领,2021年以来,该支部推行的“一学二做三落实四发挥”支部工作法早已深入人心。同时,每月1次集中学习雷打不动,每季度3次主题党日活动风雨无阻,每年4次党课保质保量。近日,该支部获得“山东省‘本色家园’离退休干部示范党组织”称号,老党员高廉政在离退休党员群内激动地说:“只要党组织需要,我随时能上!”

图1

创新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学习体系,针对行动不便的高龄党员送学上门,同时支部创新推出微信“心灵花园”学习专栏。2022年以来,累计推出300余期课程,实现理论学习“不断线”。

2024年与武屯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后,老党员们主动认领了“黄河文化宣讲”“防汛知识普及”等志愿服务岗,开展“节水宣传”“文明创建”“银龄助考”等志愿服务30余场,有效推动了“河地融合”发展。

文化聚力:打造银龄群体的精神家园

在筑牢思想堡垒的同时,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老党员们的退休生活愈发鲜活。

“看,这是我画的牡丹,在省里书画摄影展上拿了奖!”老党员刘晓华在“银龄之家”展示作品,旁边几位老同志正挥毫泼墨。在建国75周年系列活动中,选送的11幅作品全部获奖,李彦振创作的书法《治黄赋》,字里行间满是对治黄岁月的深情。

图2

菏泽黄河河务局每月都有文体活动安排:三月踏青,五月太极拳交流,九月“九九神韵”文艺汇演,腊月写春联等等。老党员杜建国激动地说:“以前总觉得退休了就没事干,现在比上班时还忙!”

图3

从艺术创作到红色研学,文化的力量让老党员们的精神世界愈发丰盈。

“行走的文化课堂”深受老同志们喜爱。去年秋天,30余名离退休干部沿黄河故道探访,在东明王夹堤控导工程查看黄河入鲁第一坝,到郓城黄河滩区听迁建故事,在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站在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才明白什么叫初心不改。”老党员任兰钦眼里泛起泪光。

银发赋能:激活治黄事业的智慧源泉

今年6月的防汛演练现场,“银发抢险专家组”的6位老专家蹲在堤坡上,给年轻职工手把手教学。71岁的刘广柱曾参与1982年黄河大汛抢险,他摸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几十年的防汛经验:“这些土法子,关键时候能救命。”

《菏泽黄河志》编撰办公室里,支部书记高林浩戴着老花镜,逐字核对1958年的防汛数据。这部凝聚老党员心血的志书,已收集71万字文稿、100余张老照片,让不少年轻职工第一次见到前辈们当年的模样。“得把这些故事留下来,不能让治黄精神断了代。”

图4

2022年12月成立“银发宣讲团”以来,开展“每季一讲”活动12场,以治黄经历、红色故事引领青年干部500余人次。今年“世界水日”期间,老同志们走上街头,发放2000余份节水手册,服务群众超1000人。

暖心服务:守护银发岁月的温情底色

“‘李局长,您反映的活动室空调问题,今天已经修好了。’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回复道”。每年两次的工作通报会上,局长办公桌上的笔记本记满老同志建议,小到活动室桌椅高度,大到医疗保障政策,事事有回音。对于独居老人,支部实施“敲门行动”,支委成员每周至少上门看望一次,逢年过节还带慰问品。

七一前夕,92岁的老党员刘俊堂家里格外热闹,局领导上门慰问,后辈们围坐听他讲治黄故事。“守着黄河一辈子,现在党和单位还这么惦记我们,值了!”

图5

走进退休党支部活动室,“山东省‘本色家园’离退休干部示范党组织”“黄河水利委员会‘全河示范离退休党支部’”“菏泽市‘本色家园・牡丹银晖’示范党支部”等多项荣誉奖牌熠熠生辉。一个个荣誉,既是记录退休党建工作累累硕果的鲜明奖章,更是对老党员们坚守初心的深情礼赞,同时也是激励推进退休党建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的精神航标。

莫道桑榆晚,银辉映长河。

暮色中的黄河水静静流淌,映着岸边老党员们的身影。他们就像黄河滩上的老柳树,根须深扎在治黄事业的土壤里,枝叶始终向着党和人民的方向生长 —— 这份初心,永远在黄河岸边闪耀,和黄河一样,奔流不息,从未褪色。(郑宇翔)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