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 科技固防

——高青刘春家管理段信息化建设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7-23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7月23日讯   大河奔涌,不舍昼夜;科技浪潮,澎湃向前。在守护母亲河安澜的征程上,高青黄河河务局刘春家管理段始终锐意进取。这里,青春力量与前沿科技同频共振,智慧思维与守河使命深度融合,推动该段在信息化建设、工程巡查与决策支撑三大领域实现了系统性跃升。以信息化为基石、智能化为主轴、精准化为目标,刘春家段正为筑牢黄河安澜防线注入强劲动能。

聚才引智:青春动能驱动信息化引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一批充满朝气、具备高学历背景的年轻力量不断充实管理段,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宝贵“生力军”。他们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对新技术敏感,为段所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如何让青春力量“才”尽其用?该段坚持“引育并重、实战砺才”。一方面,搭建成长平台, 鼓励年轻职工深度参与视频监控系统、无人机机场、智能巡查平台等段所信息化核心项目,使青年骨干在实战中迅速成长为技术中坚。另一方面,创新“双向赋能”机制: 经验丰富的老职工倾囊相授工程管护经验与险情识别技巧;年轻职工则发挥所长,普及信息化知识,开展视频监控分析、无人机操作等技能培训,有效弥合“数字鸿沟”,推动全员信息化素养整体跃升。

老带新教授操作无人机

走进刘春家管理段值班室,三块巨大的电子屏幕直观展现着信息化成果:一块实时接入“山东智慧黄河”平台,纵览全河态势;一块接入高青县局智慧值班系统,掌控实时水情;另一块轮巡显示辖区内堤防、险工、控导等关键部位的监控画面。目睹这些由青年骨干主导建设并熟练运用的智能平台,工作9年的老职工毕贞利感慨道:“这些年轻人带来的新技术真让人开眼界!以前巡查靠‘脚底板’,报表靠‘笔杆子’。现在有了他们搞的这套智能平台,坐在值班室就能实时掌握全局,巡查效率翻了好几番,整个段的管理水平都上了个大台阶!”

这支新老结合的队伍,正以其活力与智慧,驱动刘春家段驶向智慧未来。

实现视频全监控

“软硬”兼施:立体巡查开启“慧眼”时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刘春家管理段深刻认识到科技赋能是提升工程巡查效率的关键。为此,该段推动硬件设施与软件平台深度融合,成功构建“空天地”一体、全天候运行的智能工程巡查平台,实现了巡查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这套智能平台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无人机与视频监控系统的协同作战。无人机能够基于预设航线和飞行计划,从无人机场自动起飞,对重点工程部位、水事活动敏感区域进行高清影像抓拍和视频录制。所有采集影像资料均通过高速网络实时回传至无人机平台,并自动完成分类、归档与存储。这彻底颠覆了以往依赖人工记录、事后上报、手动存档的低效滞后模式,实现了数据获取与管理的即时化、自动化。布设在各工程关键点位的高清摄像头球机,提供持续、广域的“地面视角”监控,确保工程每处细节尽收眼底,不留死角。这套智能巡查系统成效显著,工程员程相旭深有体会:“听老职工讲,过去徒步巡查十几公里堤防要大半天,恶劣天气还有风险。现在依托这套系统,一个人在值班室操作,2小时内就能完成堤防、控导、险工的高清影像全覆盖采集。重点部位看得更清、更细,效率和安全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无人机设定航线

如今,在智能平台统一调度下,摄像头与无人机编织成全天候、无死角的立体监控网络。巡查人员得以从繁重的徒步搜寻中解放,将精力聚焦于影像精准研判和问题高效处置。这标志着刘春家段工程巡查正式迈入“看得全、看得清、看得快、看得准”的“慧眼”时代,为工程安全构筑起坚实的科技防线。

数智赋能:影像建模驱动精准决策

巡查采集的海量影像数据,其价值远不止于实时监控。该段将无人机航拍获取的影像资料的充分利用提升到战略高度,通过先进的数字建模与智能分析技术,让原本沉睡的照片“活”起来、“用”起来,为工程评估与科学决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支撑。

该段的核心突破在于,依托无人机在指定区域按预设航线飞行后回传的高精度影像资料,构建高精度的数字模型。该段充分利用无人机平台的可编辑性,设定周期性飞行任务,对不同日期采集的同一工程区域影像进行自动化处理,高效生成二维或三维模型。在AI智能算法的强大驱动下,辅以必要的人工校准,系统能够精细捕捉两期模型之间发生的土方流失、坦石位移沉降、植被覆盖变化等细微变化区域,并自动生成检测报告。

模型变化检测

这种强大的“时光对比”能力,彻底改变了以往依赖人工反复核查的模式——原本需要多人耗费漫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分析工作,如今在AI加持下仅需几分钟即可又快又好地完成。这不仅大大解放了劳动力,更使得看似重复的影像资料焕发出前所未有的价值,为工程状态的精准评估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石。段长杨忠刚在工程管理座谈会上指出:“像刘春家险工3月份和6月份的模型对比,就有几百处变化,就连坝面少了个垃圾桶都能自动比对出来。相信假如是出现水沟浪窝、根石坦石松动变形这一类问题,就更不在话下了。这一功能为我们工程评估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更为方便的是,通过建立自动化工作流,能够实现从“飞行任务执行-影像自动建模-多期模型智能比对-变化检测报告生成”的全链条无人值守操作。

自动化工作流

不仅如此,建立的三维模型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信息载体。例如,在汛前工程石料统计工作中,该段技术员樊皓东就利用三维模型测量备防石方量。“首先设置拍摄备防石垛的航线,利用回传的照片在平台上对备防石垛进行三维建模。”樊皓东如是说,“模型上可以精确测量出石垛的占地面积、体积等信息,即使是异形备防石也能准确测量,而且与我们台账上的方量出入很小。毕叔说这和以前统计时相比,简直是又快又准。”

异形备防石体积测量

由此,刘春家段的决策模式实现了根本转型: 从经验判断走向数据驱动,从定性分析迈向定量评估。模型分析如同为工程管理装上“透视眼”和“智慧脑”,极大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前瞻性,将管理能力推向新高度。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面向未来,刘春家管理段将继续深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以青春之智汇聚创新之力,以科技之光点亮守河之路。刘春家管理段必将用心守护母亲河岁岁安澜,为“智慧黄河”建设的壮丽画卷增添更加绚丽的篇章!(樊皓东)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