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志弥坚 擘画安澜功自成

——聊城黄河河务局2025年调水调沙工作侧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7-25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7月25日讯   黄河汤汤,奔涌着千年文明的脉动;安澜守望,承载着治黄人的使命担当。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工作启动以来,聊城黄河河务局以“防患于未然”的智慧和“知行合一”的担当,在千里堤防上织就安全网,在滚滚洪流中守护万家宁,谱写了“江河安澜、百姓安康”的和谐篇章。

运筹在先,以周密部署掌主动

调水调沙工作启动前,聊城黄河河务局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提前谋划、周密部署。修订印发《2025年聊城黄河调水调沙预案》,下发《关于做好2025年调水调沙工作的通知》,明确工作目标、职责任务和应对措施,为全程工作提供了系统性指导。

6月16日,一场覆盖市、县、段三级的防汛动员视频会召开,“立即进入防汛临战状态”的指令迅速传达到每一个岗位;6月18日,聊城市召开黄河防汛工作会议,张建军副市长在会上强调全面压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6月23日调水调沙启动当日,综合调度、水情及引水控制等六个专业职能组和顾问组、督察组、抢险工作组三个专门职能组人员准时到岗,标志着前期部署的各项机制全面激活。

值守不辍,以昼夜坚守筑防线

“汛情就是命令,值班就是责任。”调水调沙期间,聊城黄河河务局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各级值班人员全员到岗,严守值班纪律,确保“人员不脱岗、信息不迟滞、指令不延误”。机关值班室与基层管理段、闸管所形成联动机制,人员分工、职能职责上墙公示,实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守堤如守家,片刻不能松。”调水调沙期间,聊城黄河河务局累计投入指挥调度682人天,工程巡查、抢险661人次,交通车辆203辆次,大型机械设备累计31台班。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值班室彻夜不熄的灯光,是巡查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是交接班时“一定要盯紧重点防守工程处水流变化”的反复叮嘱。这种“人不离岗、岗不离责”的坚守,为安澜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科技赋能,以智能巡查提质效

为提升巡查观测效能,聊城黄河河务局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构建“空中有无人机、地面有监控、水中有遥测”的立体观测网络。遥测水尺实时采集水位数据,通过系统自动传输至调度中心;远程监控覆盖重点险工、险段,实现工程运行状态实时可视;无人机按片区开展巡查,对人工难以到达的滩区、坝头进行多角度观测,影像资料即时回传分析。

7月1日洪峰过境期间,技术人员操控无人机跟踪河势变化,结合地面观测数据绘制河势图,为工程防守提供了精准参考。大流量过程期间,及时加密险工水尺观测频次,确保数据真实反映水情变化。“科技赋能让巡查观测从‘经验判断’向‘数据支撑’转变,为防汛抗旱、调水调沙工作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东阿黄河河务局工务科负责人介绍。

规范引水调度,保障沿岸用水需求

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聊城黄河河务局统筹兼顾供水保障,科学开展引水调度工作。密切关注流域水情、旱情变化,加强与地方水利、农业部门沟通,精准掌握夏灌及抗旱用水需求,编制7日滚动引水计划,按调度指令规范操作。各闸管所严格执行引水制度,加密工程巡查,做好测流测沙记录,确保“引水不超标、工程无隐患”。

调水调沙期间,聊城黄河河务局各闸最大引水流量达130.70立方米每秒,有效保障了聊城市及河北部分地区的农田灌溉和生产生活用水。“黄河水来得及时,玉米灌浆期不缺水,今年收成错不了。”沿黄农户的反馈,体现了引水调度的民生效益。通过精准调度,既发挥了调水调沙的防洪作用,又让黄河水资源惠及民生。

加强安全管控,消除涉水风险隐患

为严防涉水安全事故,聊城黄河河务局严格落实涉河安全管理规定,6月28日前完成鱼龙、鱼姜等4座浮桥拆除工作,拆除后的承压舟按“一舟一锚”要求固定,安排专人24小时看管,定期检查锚链强度、船体状态,确保不发生脱锚、跑舟现象。印发专项通知,明确要求调水调沙期间严禁河道采砂、暂停涉河建设项目施工,组织人员对河道范围内违规行为进行排查劝阻。

同时,聊城黄河河务局还派出督导组对浮桥拆除、锚定措施、警示标识等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现场反馈、限期整改;沿黄重点区域设置安全警示牌,通过村广播、微信群等宣传涉水风险,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调水调沙工作的圆满完成,是聊城黄河河务局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下一步,该局将持续践行“11396”工作思路,总结调水调沙经验、查漏补缺,持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以实际行动守护黄河安澜,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江晓晓)

编辑:田光 录入:张琳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