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20日讯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2023年,踏着春天的脚步,滨城黄河河务局用实干与汗水绘就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造林春景图”,一棵棵树、一片片林,正是滨城治黄人奋笔书写的绿色答卷。
站在滨城黄河大堤上,远眺着这些新植林木,笔直成行,葱茏可待。
不久前,由于合同未到期以及历史遗留等原因,部分淤区土地“主权”没有收回,这些地方还是老化和林相不齐的树木,面貌差,拉低了滨城黄河河务局的工程管理水平。
“近两年,趁着河地融合的东风,我们配合实施了两期绿化提升工程,全面提升了千余亩淤区林带标准质量和景观效果,打造了道旭郊野公园。2023年必须将这些林相较差的淤背区土地收回,统一管理,发挥生态效益,提升我局整体面貌,为创建工程标准化打好基础。”该局副局长李玉亮说到。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这一堤段淤背区树木是次生林,树株粗细、高矮参差不齐,杂乱无序,需要2月底前清理回收。”“交界处这段淤背区树木过密,老化严重,树干弯曲变形,收回后3月进行新植。”
为了摸清土地现状,有计划的回收土地“主权”,该局分管领导带队,深入防浪林、淤背区、柳荫地等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调研,细致查看林相不齐、树木老化段落,厘清合同承包人,根据合同到期情况,制定土地整改方案,明确清理回收时间节点和措施,落实责任,确保不误植树有利时机。
调研淤区树株现状(刘俊平 摄)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土地回收难是历史遗留问题,但难我们也得做,这是我们黄河人的职责。成败在人,关键在干,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攻克,抽丝剥茧,一定能够收回。”该局工程管理科负责人说。
为完成此项任务,该局组织经济办等相关科室及管理段人员多次深入承包户及村民家中进行沟通协调、普及法律知识,引导他们依法保护黄河的意识。在多部门锲而不舍的努力下,成功收回300余亩淤背区及护堤地在内的土地管理权。
阳光一米春来短,植树造林当及时。
土地收回后,该局抓住春季植树黄金期,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树根清除、土地平整、划线开沟、挖坑等植树准备工作,并成立苗木调研小组,赴苗木基地进行选苗购苗。相关领导多次深入植树现场,对植树绿化工作进行督导,从挖坑、选苗、栽植和浇水四个关键环节,督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推进植树绿化工作,确保树株成活。
移栽百日红(王风光 摄)
“你看看树苗扶的直不直,跟前面的树苗在不在一条直线上?”“你来把白蜡苗扶正,我来培土压实……”
在“同心共植幸福树,携手共建幸福河”等实践活动现场,大家挥锹挖坑、扶苗填土、踩实固苗、围堰浇水,按照植树流程衔接有序、配合默契,一派春意盎然,在春风中栽下国槐、白蜡、杨树等树苗。截至目前,该局完成植树1.4万余株,消除了空白段,圆满完成春季植树任务,为生态廊道建设增绿添彩。
淤区植树现场(李栋 摄)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滨城黄河河务局将秉承生态优先,立足实际,把绿色打造成幸福河的重要底色,加快实现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目标,让滨城黄河在新时期治黄事业中熠熠生辉。(刘俊平)
编辑:田光 录入:无 审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