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2月4日讯 “这张证书重量虽轻但它的价值却重。”高青黄河河务局办公室负责人魏强捧着刚获得的节约型机关证书喜不自胜。回顾获得这张证书的过程依旧历历在目。
想在前头,立足节约之法
节约型机关创建之初,高青黄河河务局就绷紧了神经、上紧了弦。“不能满足于90分达标,一定要保证好100分的自评分!”按照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部署会上的要求,该局迅速行动。成立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设置能源资源管理岗位、明确专项工作负责人,前期准备工作一气呵成。
节水节能知识培训会(张琼琼 摄)
“要结合高青黄河河务局实际,制定一套可执行的、具备真正操作性的方案制度。”思而后能动、论而后能行,该局在具体施工开始前,就结合局内实际、结合局外地方实际,研究制定出《高青黄河河务局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方案》《高青黄河河务局节约能源资源实施方案》,编制了《高青黄河河务局节约管理制度汇编》,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明晰了方向。
“局内用电没有严格分区计量,要想方设法达标!”各类设施老化失准、计量设备数量严重不足,这是摆在眼前最头疼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该局做足准备,多家询价考察,研究列明了计量器具施工数量,掌握了费用概算,标定了施工安装位置,最终选取了符合局内实际情况的、计量准确率符合目标要求的互联网远传电表,谋求实现局内计量电表的跨越式更新升级。
干在当下,落实节约之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自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启动后,该局围绕绿色办公、日常节约及垃圾分类出点子、描细节,对局内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节约改造。
跑冒漏滴的水龙头不见了,红外感应、高效节水的各式用水器具焕然一新;老旧耗能的白炽灯被弃用更换,高效节能的LED灯替代“上位”,高效照明光源使用率达到100%;会议室里的一次性纸杯也被禁止使用,转而用玻璃杯环保替代;陈旧单一的混合垃圾桶更换成了实用的二分类垃圾桶,专门收集办公废纸、纸箱的可回收物收集箱及废弃电池、灯管的有害垃圾处理箱也定点设立。
将一次性纸杯更换为玻璃杯(董超 摄)
局内空调旁设置了“冷气不低于26度,暖气不高于20度”温馨提示,电器开关旁贴上了“下班随手关闭电源”的小标语,分类垃圾桶旁也张贴了垃圾分类明细指引;办公用品由专人发放、专账登记,限制一次性办公耗材采购使用,越来越多的由回收物制造成的铅笔、纸张被加入了办公用品采购计划。
张贴各类节约标识(张琼琼 摄)
公车越来越“拥挤”,不同目的地的同事们被巧妙整合在一辆车上出差,鼓励干部职工践行“135”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光盘行动”的标牌出现在机关食堂餐桌上,时刻提醒从源头控制厨余垃圾产生,“菜根咸菜”“杂烩粥”也被新列入日常菜单,充分节约利用好食材边角料;3块智能水表和6块智能电表也都顺利安装运行,均能够互联网远传信号,实现在线可查、即时可控、分区分户分项计量。
宣传“低碳环保 绿色出行”活动
功在长久,树养节约之心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该局在做好节约硬件提档升级的同时,还将绿色发展、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该局干部职工培训体系,注重节能宣传与主题党日、志愿服务、青年理论小组等活动相结合,紧密联系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开展节能培训、知识讲座、社区宣传等宣传实践活动,树立干部职工节约环保意识,扎根贯彻节约环保理念,养成节约环保行为习惯。
发放节约小常识宣传单(董超 摄)
“废纸、纸箱、塑料瓶、玻璃杯、易拉罐、旧铁锅、旧衣服都是可回收物,要分类投放到可回收物收集箱;废油漆、消毒剂、荧光灯管、含汞温度计、废药品等都是有害垃圾,要妥善集中收集在有害垃圾箱……”
“每节约1度电,相应可节省大约400克标准煤、4升水,减少约272克粉尘、997克二氧化碳、30克二氧化硫、15克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按照每个家庭每月节约10度电计算,全国每年大致可节约用电450亿度,减排二氧化碳约4500万吨……”
“水龙头漏水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集到3.6公斤水,1个月里可集到2.6吨水;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吨;哗哗响的“大流水”,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吨……”
进社区宣传节约理念(张光芳 摄)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型机关建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纸证书,而是所有人能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学会“过紧日子”,习惯“过紧日子”,坚持落实“过紧日子”,将勤俭节约落脚到行动上、贯穿在工作中,为谱高青黄河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董超)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