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黄委正式启动全河生态调度。这次汛前实战演练又将黄河下游生态调度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持续半个月左右的大流量过程将给河口三角洲生态改善带来哪些影响?记者日前采访了黄委水调局水量调度处处长可素娟、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口所副总工于守兵、山东河务局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处副处长李高仑。
记者:请您谈一谈进行黄河生态调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可素娟: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不仅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2020年,黄河生态调度工作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精神的生动实践。本年度生态调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节水优先、还水于河”,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把“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作为生态调度工作总目标,循序渐进、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良性发展。
按照水利部关于供水安全、生态流量保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今年黄河生态调度站在流域和黄河供水区全局的角度,在做好黄河下游生态调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对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生态调度、河道外重要湖泊湿地应急生态补水、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生态补水等做出了统筹安排。
记者:今年黄河下游生态调度的目标主要有哪些?
可素娟: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黄河河口地区生态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在黄河下游生态调度中,将通过精细调度小浪底水库,塑造维持下游河道生态廊道功能的流量过程,修复黄河下游代表物种栖息地和洄游通道等水生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继续为河口湿地补充淡水资源创造条件,努力满足河口近海区域淡水生境需求,促进黄河下游河道、河口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为推进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水资源支撑。
记者:此次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对下游生态调度是怎么统筹考虑的?
可素娟: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恢复区分为北部和南部两部分。北部恢复区面积13.3平方千米,其生态补水主要通过从黄河引水进入刁口河。南部恢复区主要集中在清水沟现行流路自然保护区以内,分为南岸和北岸两部分,其中,北岸恢复区面积6.67平方千米,南岸恢复区湿地面积100平方千米。
根据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出的今年生态补水需求,清水沟现行流路自然保护区南岸总补水量约需4500万立方米,补水方式以自流为主;北岸考虑已经补水及湿地修复工程施工等原因,计划此次不再补水。刁口河流路今年补水量约需800万立方米。
考虑水流传播时间及下游引水情况,此次生态调度预计向清水沟流路南岸湿地补水时间为20天左右。根据各口门的补水能力,预计可补水量在5000万立方米左右,能够满足4500万立方米的需求。在补水过程中,将采取及时疏浚引水渠道、合理调整恢复区内各区块水位、对堤坝进行加固维护等措施,充分利用黄河流量上涨的有利时机,加大自流引水量,做到应补尽补,力争做到对恢复区内超标水体进行置换,确保恢复区内水体良好,满足生态用水需求。
刁口河补水主要通过崔家屋子闸,设计取水能力30立方米每秒,2015年最大实际引水能力为18.4立方米每秒。由于刁口河目前正在清淤施工,6月底以前不具备通过崔家屋子向刁口河补水的条件。计划从7月1日开始补水,按补水10天考虑,补水量可以满足800万立方米的需求。如果10天补水量满足不了补水需求,可相机延长补水时间,或者利用扬水船抽水,直到满足为止。
因此,此次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将泄流量级提高,一方面可以增加河口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补水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入海水量,从而改善河口近海水生生物生境,更有效地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改善。
记者:实战演练带来的大流量过程,将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改善带来哪些方面的具体影响?
于守兵:黄河三角洲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556毫米、蒸发量1885毫米,属自然缺水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生态保护高度依赖黄河水。
黄河三角洲生态可分为河流生态、陆域生态和近海生态。河流生态主要位于现行清水沟流路范围内。陆域生态包括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保护区以外陆地。近海生态位于三角洲沿岸浅水区域内。
此次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带来的大流量过程将对三角洲地区生态产生多种有益影响。
首先,大流量过程可改善河流生态关键物种的生境。大流量过程为河道鱼类等物种提供广阔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改善生存生活环境;同时,可增加滩地水面面积,淤积肥沃泥沙,有利于河道内湿地植被生长发育。
其次,大流量过程为陆域生态引水提供有利条件。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南部区域在大河流量超过2500立方米每秒时才能实现设计的引水能力指标。北部区域需大河流量大于2000立方米每秒时崔家节制闸才能自流引水。本次大流量过程大于2500立方米每秒天数预计为15天,将为保护区引水提供有利条件。
第三,大流量过程可显著改善近海生态,提高渔业物种数量和多样性。黄河入海水沙携带的丰富营养物质和三角洲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入海口附近滩涂和海域成为重要的水生生物繁殖和生长场所。近海海域共有浮游植物116种,浮游动物79种,底栖动物222种。近海洄游鱼类有39种在本海区产卵、育幼,超过40种以上的幼鱼在此索饵。本次大流量过程将为近海输送大量冲淡水,且大流量过程持续约15天,能够显著提高并维持近海适宜低盐区产卵场面积。同时,受黄河流域人类活动影响,黄河入海氮、磷、硅营养盐发生了显著变化,近海水体出现磷限制。黄河入海磷酸盐多以泥沙吸附的颗粒态形式存在,占总磷比重超过85%。大流量过程挟带泥沙入海能够给近海生态补充一定的磷酸盐。因此,与冲淡水两者共同作用,可显著改善近海生态,提高渔业物种数量和多样性。
记者:山东河务局为实施下游生态调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高仑:为全力做好本次实战演练期间的生态调度工作,山东河务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一是成立了生态调度职能组,6月21日起24小时值守;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对接,及时通报黄河水情,了解生态用水需求,组织编制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补水方案,以黄河现行流路南岸和刁口河流路为重点,实施有计划的湿地补水;三是加强实时调度和管理,每日向黄委滚动上报未来7日的引水计划,科学优化调度过程;四是督促相关单位加快刁口河河道清淤,及早启动崔家、西河口调水线路向刁口河补水,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修复和改善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编辑:唐丽娟 录入:无 审核: